探秘生态修复典范,共谋绿色发展新篇——公司师生赴江苏园博园开展生态修复学习实践活动

发布者:陈丽坤发布时间:2025-05-27浏览次数:13

为深入探讨绿色发展中的党员担当,学习修复经验,强化生态意识,增强党员建设美丽中国的使命感。2025517日上午,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关工委与本科生党支部共同开展江苏园博园生态修复学习实践活动。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辅导员刘亚兰、祝安琪老师,退休教师张太平、朱爱武老师及本科生支部员工代表参与此次活动。

本次实践活动聚焦废弃矿坑与工业遗址的生态转型,前往江苏园博园“时光艺谷”与“云池梦谷”两大核心区域进行实地调研与讲解分析,深化大家对生态修复技术的理解,也展现出生命科学专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实践价值。

第一站时光艺谷 ——工业遗存的生态新生

 “时光艺谷”以“轻介入、重修复”的设计理念闻名,曾是银佳和昆元两家白水泥厂旧址。在讲解员李老师的带领下,师生重点考察了工业遗产改造中的生态智慧,了解到此处保留了原水泥厂的42个水泥筒仓、3座烟囱及21栋单体建筑。其中部分仓筒被改造为先锋书店等文化空间,筒仓顶部种植绿植;原厂房被改造成相机艺术馆、博物馆等;水泥厂尾窑化身“南京时”钟楼,实现了工业与当代文化的共生。同时,大家还了解了建筑加固技术与植被恢复如何协同减少碳足迹,并记录筒仓绿化的植物种类及适应性特征。

水泥筒仓改造先锋书店

第二站云池梦谷 ——矿坑中科技与自然的交响

 “云池梦谷”的前身是一个深达40多米的巨大矿坑,曾是南京最大的采石宕口。在改造团队“科学治理、微创修复”的设计理念下,矿坑底部嵌入了一座水下植物园,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矿坑的原始地貌。在此处,师生们了解到42柄亚克力“巨伞”撑起的水下空间内,利用矿坑原有的水文条件,沉水植物与微生物协同净化水体,构建出自净式水体;同时还引入了AI系统“园博超脑”进行实时监测,成为生态修复技术的典范。

矿坑改造水下植物园

从锈迹斑斑的工业废墟到生机盎然的山地花园,江苏园博园的蜕变印证了“尊重自然、科学修复”的可持续理念。此次学习过程中,矿渣填充堆砌而成的西平门,废弃铁轨上运行的观光小火车,依崖壁而建的酒店群,无一不展示着矿坑改造的最小干预原则。作为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的师生,我们可以感受到园博园尊重历史、强调生态可持续的生态修复理念,也能理解科技发展、展望未来的理想,更希望可以专业视角解读生态密码,为“绿水青山”注入青春动能。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来源 | 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文编 | 储晨、郜康图片 | 李恒希美编 | 兰青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