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热爱为原点
国家战略需求为个人发展锚点
她在生命科学之路上下求索
“致广大而尽精微”
把握机遇,不断尝试
从科研竞赛到科考交换
她积极探索大学的每一种可能
有限面积,无限边界
她是老员工活的多边形战士
热爱实践,情系科普
立足所学,走向世界,
她就是
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2024年度江苏省三好员工
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2021级本科生
谈笑
荣誉奖项
国家奖学金基础学科拔尖专项奖学金特等奖
江苏省三好员工
01.理想厚植祖国蓝图探索锚定人生方向
Q1:当初为什么要选择生物专业?
一方面,我中学对于动物植物特别感兴趣;另一方面,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命科学是国家的战略需求和基础科学的发展导向,这使得我更有动力和信心在生科路上走下去。坦率地说,在这个时代,有太多理由可以让你放弃生命科学,金钱、名利等物质欲望时常占据主导因素;然而,也正是在这个时代,没有什么能阻挡你投入生命科学,因为热爱可抵万难。
Q2:你是如何规划自己本科阶段的学习,并确定自己感兴趣的科研方向的?
我其实一直是“摸着石头过河”,在刻苦努力的基础上,不断地摸索调整每一个时期的规划和侧重点。学业方面首先要打好坚实的基础,我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几门专业核心课上表现比较突出,拥有不错的学分绩排名。在科研探索方面,一方面要积极尝试,抓住公司提供的一切机会如大创、iGEM等,去实验室学习,进行早期科研训练;另一方面,公司也会请很多大咖来做讲座,我们可以通过讲座了解自己喜欢的方向。如果恰好和教授交谈愉快,对这个方向也有兴趣,并且很喜欢课题组的师兄师姐,可以自然而然在这个方向走下去。心态调整方面,当自己迷茫的时候,多与同伴、学长学姐和导师交流都是不错的选择。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志向与节奏,符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想好自己喜欢什么,并且坚定地走下去才是最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公司提供了很多机会,比如跨专业选修、辅修或者交流交换等,为探索更多可能提供了足够的容错空间。
谈笑在实验室进行科研训练
Q3:当压力过大时,你是怎么排解负面情绪的?
最好的方法是立即行动,比如科研不顺的时候,或者考试期末周,沉浸在负面的情绪里会加重自己的痛苦。我会选择找好朋友或者家人倾诉,暂时排解痛苦。但是最有效的方法还是行动起来,积极面对眼前的困难,把事情坚持完成或者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这些情绪会在忙碌的过程中自动消解,就像我的名字一样,“谈笑间,‘压力’灰飞烟灭。”
02.竞赛+科考+交换她努力探索生命科学的AB面
Q4:你为什么选择参加iGEM比赛呢?
首先我认为这是一次十分宝贵的、参与国际竞赛的机会。从构思到实践,再到协调组员,我感觉所做的是很类似于PI(Principal investigator,首席研究员)、很挑战自我的工作。其次,我们公司的两位指导老师带队参赛经验十分丰富,两支队伍往届更是硕果累累,我相信在他们的带领下,我们一定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比赛中斩获佳绩。
Q5:参加iGEM给你带来了哪些收获?
通过解决备赛中的种种困难,我的抗压能力、处理问题能力、科研能力、领导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等都获得了极大的提升。如何去包装自己的想法、如何去展示自己的成果、如何去和社会和环境更好地互动,这是我们在平时的科研训练中没有思考锻炼过、但在长远来看需要具备的能力。iGEM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仅仅从功利性的角度考虑,可能性价比并不高,但它带来的远不止写在简历上的一句话,参加这个比赛对于个人的成长影响深远。
2023年11月法国巴黎iGEM Grand Jamboree(左二)
Q6:波多黎各科考使你有什么收获,对你的科研和未来探索有什么帮助?
我认为波多黎各科考是一次很好的体验,也是一个很好的科研训练项目。我们在Xiaoming Zou教授的带领下完成了一个课题,产出了一篇科考论文,所以在这次经历中我学习了撰写文章、投稿、和审稿人battle的全过程;同时我也在学习如何和同学们高效地分工合作。在未来的科研生活中,不免有很多合作者,我认为这为我未来做好科研打下了很重要的基础。生科院给予同学们的各种机会都是高质量又弥足珍贵的,希望大家能够借助好公司的平台发挥出自己的优势。
谈笑在波多黎各大学医公司神经生物学实验室体验EMG控制机械臂的实验
Q7:你有过哪些交流交换经历呢,在国外学习科研的经历让你收获了什么?
我主要参与了耶鲁大学的暑校和郑钢海外学习奖学金交换项目。国外的科研学习生活,首先让我收获了一段非常扎实的科研训练,在这里我很感激我的导师Yiping Han以及Han Lab成员,其次经过长时间的亲身体验,我领略了国内外顶尖高校的不同模式和特色,可以以一个相对全面的角度去规划自己的未来方向;最后,我觉得在和不同文化背景同学交流时,不同知识储备、教育背景的员工对一个问题的解法是不同的,置身于一个多样化的环境中,我的思维宽度得到了拓展。
2024年7月-2025年2月 谈笑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学
Q8:在科研与学业之外,你还参与了哪些实践或志愿活动呢?
社会实践方面,我运用生命科学的专业知识,围绕教育科普和生态学方向,总共参加了5项校级社会实践,比如“绿途行知”“微生纤维,编织环保”等等。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我之前去六合区做科普活动,低年级员工们都充满了奇思妙想,我就觉得要是能够很好地引领他们,或许就是教育的意义吧。总之,是希望能够用所学的知识回馈社会。志愿活动方面,我主要聚焦于公司和院系举办的各项员工活动,因为我还是比较爱玩的,一边做志愿一边参加活动,丰富一下老员工活,真的很幸福。
Q9:如何平衡科研、学业压力、社会实践以及志愿服务?
我的侧重点是在科研和学业方面,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往往是利用假期的时间去完成,所以没有特别的困扰。同时,我觉得这些方面并不是互斥的,实践活动可以围绕自己的科研方向应用转化,志愿服务则可以利用所学帮助老年人,或者面向贫困员工开展科普教育。
Q10:可以分享一下接下来的升学计划吗?
我主要打算出国深造。在我大一的时候,恰逢南大建校12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给南大留学归国青年学者的回信激励了我,我希望在学成后归国,为国家的科技自立自强作出贡献。公司也为出国深造提供了丰富的途径和训练方式:在交换生平台上,可以获取一些信息资源,也可以利用假期做一些暑期研学活动;比较好的机会是郑钢海外学习奖学金,可以对接到海外的优秀员工,进行一对一的科研训练。
Q11:对学弟学妹们有什么建议(学习方法、科研经验、个人规划等)?
我接触了一些学弟学妹,发现大家在科研方向上都比较困惑。大家可能会焦虑于课题的选择或者大创项目的进展,但是最重要的是在过程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并沿着这条路坚定地走下去。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希望大家能够享受科研的乐趣。大家也可以通过学业导师,进入课题组学习,逐渐找到自己的科研方向。